2023 年度回顧 - 已經可以想像 2024 的方向

PJ Wu 吳秉儒

今天是 2024 年 1 月 6 日,新的一年的第一週即將過去了,我覺得我若再不寫 2023 的年度回顧,應該就不會寫,因此我決定今天就要把它寫完,快速寫完。

在寫之前,我重新看了去年寫的三篇年度回顧:

看完我覺得,我以前真棒,或者說,真有空,竟然可以寫完三篇分開的回顧。不過仔細看看,我發現 2023 跟 2022 相較起來,在「個人生產力工具」的使用上變化沒有到太大。換句話說,我確實達成了當時對 2023 年的預期:

我自己感覺 2023 年應該不會像 2022 年一樣,再接觸、甚至替換自己的主力工具了。

不過 2023 年仍有非常非常多值得書寫的事,以下逐段展開。


已經完全融入工作的 GPT

雖然我一直都知道這件事,但我還是很難相信,ChatGPT 與 GPT 3.5 以上的 API 才剛推出滿一年沒多久。在 2023 年裡,我好像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接受、習慣、依賴起 GPT 。準確來說,這邊指的 GPT 並不是 ChatGPT 的對話介面,而是各種 “Plus AI” 的生產力工具。

我目前每天都一定會仰賴 GPT 幫我做某些事,絕大多數是協助我書寫更好的英文,這包含了校正文法、翻譯、精煉語句與更改口吻等等。雖然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情境,但真的讓我做許多事情更有效率、更有把握。

工具方面,我有好幾個會頻繁交換使用的工具:

  • Raycast:經過一陣摸索與嘗試,我目前沒有訂閱 Raycast Pro 的 AI ,而是隨意選了一個 extension 然後自己用自己的 API 。原因是 Raycast AI 無法讓我「預設使用 GPT 4」,每次想要用都要自己切換,這對我來講失去了訂閱 Raycast Pro 的意義。
  • OpenCat:這是一位中國獨立開發者 Baye 開發的 API 串接工具,有很清楚易用的邏輯,可以自訂 custom instructions,最好的地方是可以把特定的 bot 釘選在 MacOS 的狀態列上,我就把我精製的「中翻英機器人」掛在上面,並且設定為 GPT 4 的 API ,只有遇到特別需要精雕細琢的文字,才會用這個 bot 翻譯,其他則使用 Raycast 的 GPT 3.5 處理。
  • Bob translator:這也是一位中國開發者開發的翻譯工具,我可以框選一段文字就翻譯成我想要的語言。我也串上了 GPT 3.5 的 API ,所以臨時想翻譯什麼文字時,也會用它處理。
  • Intercom:這比較不是一般人熟悉的生產力工具,他是我到 Heptabase 工作後才開始使用的客服平台,在裡面的對話框有內建的 AI assistant,有時候在回覆客戶訊息時,我會請這個 AI 助手幫忙修改文法。
  • Spark mail:若是要書寫英文信件,我則會直接使用 Spark 內建的 AI 助手,根據我的經驗,輸入簡單的需求與意圖後,Spark AI 都能跑出很不錯的信件內容。我覺得對我這種還沒那麼習慣英文書信的人來說很有幫助。
  • Notion AI:我偶爾仍會用 Notion AI 幫我 Improve writing 或 Simplify language,不過我最近打算再自己建屬於自己的 bot 來處理這件事。

上述大概是我每週至少都會用到一次的 AI 產品,其餘淺嚐而止或很少使用的就略過不提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工具的「使用」,全部都是指「處理英文文字」。我認為我的英文還不夠好,因此加上 AI 的協助可以讓我更好。

不過以漢字的處理來說,我目前還是非常有信心能夠處理得比 AI 好,而且嘗試過幾次讓 AI 加入我的寫作後,得到的內容都讓我覺得那不是我。因此我短時間內還不會讓 AI 介入我的日常書寫。

除了文字處理以外,因為工作實在太繁忙,我幾乎沒有時間再探索其他不同的 AI 應用。不過我倒也不會著急或焦慮,我覺得目前從使用需求出發的搭配方式,對我來講就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了。


加入 Heptabase 團隊

2023 年的下半年,我加入了 Heptabase 團隊,這方面的回顧與心路歷程可以看這兩篇紀錄:

加入至今已經快半年,幾乎沒有好好說過在裡面的心得與收穫,一方面是實在有太多事可以做、需要做、想要做,因此個人時間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是我自己不太習慣頻繁談論任職公司的事情。

不過,在年度回顧好像還是應該提一下。因為這個轉變對我影響深遠。這幾個月下來的濃縮心得是:比想像中還要更好。

我原本加入前想像的是:「我可以跟一群厲害的人一起打造厲害的東西」,但加入之後的體會是:「我不僅可以跟一群超厲害的人打造超厲害的東西,我也可以繼續進步變得比以前更厲害」。

雖然這句話有點囉唆,但它完整表達了我的情緒與感受,我非常喜歡與敬佩我的團隊夥伴們,也感受到原來我還有這麼多不足、可以學習與加強的地方,而且除了感知到自己的不足以外,我也能夠藉由其他人的實際作為或者提醒,知道我怎麼做可以更好。

我現在還沒有辦法說出具體的內容或事件來支撐這些感受,因為有的太機密,有的太私人,但也許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我會再分享更多這方面的內容。


重拾相機拍照

2023 年,在生活上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我重新拾起相機開始拍照了。在 2023 年 5 月時,我接觸到了只能拍攝黑白照片的 “Monochrome” 相機,很快地就為此著迷,購入了一台新相機 Q2 Monochrom。

持有這台相機以後,我每天都好開心,即使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年多,這種開心仍然每天都會冒出來。

我覺得這是因為,我非常喜歡這台相機的一切,持有它令我感到滿足,每次看到它拍出的照片都讓我感到驚豔與開心,帶著它在街上亂晃隨拍時,我能很快進入十多年前大學時那種專注於捕捉瞬間的心流狀態。這些正面的感受疊加起來,就讓我幸福感大增。

我很訝異一台相機能給我帶來這麼多快樂的感受(而且還持續至今),這真的是我 2023 年買入最值得的東西。


東京自由行

2023 年 7 月底,我與女友(快要改稱老婆了)一起到東京玩了幾天,這離我上一次出國已經 5 年了,而上一次去東京更是已經完全沒有印象的小學時候,因此我很期待這次旅行。

在這幾天裡面,我們去了一些觀光客打卡景點、去了 Fuji Rock 朝聖,也在東京各處的街頭隨意亂晃,7 月的東京非常炎熱,但我們還是每天都走了十多公里的路,非常過癮。

所有去的地方裡面,我們兩個一致都最喜歡下北澤,我自己喜歡當地的氛圍與街景,幾乎每個轉角都有讓我想按下快門的慾望;除了下北澤之外,澀谷一帶的感覺我也很享受。五六天的行程裡面去的地方幾乎沒有不喜歡的。

當然,這也是因為有個很棒的旅伴,我們可以漫無目的地閒晃,逛累了就隨便找間小咖啡廳進去發呆放空,看到想逛的店就進去晃晃,走在路上若發現附近有想去的地方就繞過去看看,能夠有這種可以一起隨遇而安的另一半一起旅遊,真是幸福。


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迭代

在 2023 年 6 月的端午節連假,我寫了一篇「我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這篇文章裡面把知識管理分成探索、捕捉、發展、精煉與交流這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些目標以及實踐原則。姑且不論別人看完後的想法,我自己覺得光是寫完這篇,就有滿滿的收穫,我不僅確立了一個可以持續迭代與演進的基礎,也從書寫的過程,就知道自己擅長與不擅長哪些,因此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調整與加強。

而在加入 Heptabase 團隊後,我也更了解 Heptabase 背後的方法論與團隊夥伴們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內容又帶給我更多知識管理系統的想法與靈感。同時,Heptabase 仍持續迭代演化,功能也愈來愈完整,這些新增的能力,也讓我能做到更多事情。

從寫完這篇文章後,我察覺到的最大變化是,我實際使用這個系統的時間,開始逐漸超過構建與修改系統的時間。換句話說,我好像開始邁入下一個階段,能夠更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只是一直停留在建立解決問題的框架而已,這對我來說是很鼓舞士氣的一件事,也希望可以繼續維持、甚至更精進。


小結:已經可以想像 2024 的方向

整體來說,過完整個忙碌、充實的 2023 後,我好像已經可以想像 2024 的樣貌。無論是生活、工作、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等等,好像都已經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這種踏實感真的挺不錯的,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氛圍,讓自己有個更棒的 2024 年!


最後也跟大家分享去東京玩的時候拍的幾張喜歡的照片(可以點擊放大)!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2023-tokyo-untitled

#Productivity   #Photography   #Heptabase


Last modified on 


If you have anything you want to discuss,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pj@pinchl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