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度回顧 - 不成熟的隻字片語也有價值

PJ Wu 吳秉儒

三年多前曾經寫過一篇「2018 年生產力回顧」,也是這個部落格經歷幾次搬遷後留下來的第一篇文章。

三年多過去,使用的工具幾乎換了一大輪,接觸了各種不同的新軟體與服務,並逐漸建立自己的工作流,好像很值得記錄一下自己這一年的各種經驗。以下就直接開始!

2022-review

圖是 9 月台東行的照片,很喜歡台東,這張照片也很搭配這篇回顧的心情


更精簡的知識管理工具組合

2022 年最關鍵的變化是開始使用 Heptabase ,快速成長與迭代的 Heptabase 漸漸在各層面替代了我好幾樣不同類型的工具。

例如,記下閃念想法的部分替代了 Drafts 與 Logseq,整理與思考想法的部分替代了 Workflowy,寫長文字的部分替代了 Obsidian 與 iA Writer,作為所有想法歸檔之處的部分替代了 DEVONthink。

這帶來的好處是,屬於我自己的想法,都可以灌進 Heptabase 就好,想找的時候,也只要從 Heptabase 找就好,不用再去分不同的地方。

而在閱讀、註解與處理方面,年底開始使用非常令人驚喜的 Readwise Reader ,這也直接讓我選擇明年不再續約 Inoreader、不再需要使用 Raindrop,也不再需要透過 Glasp 進行網頁註記畫線。

Heptabase 與 Readwise Reader 這兩個工具幾乎包辦了我從收集、處理、整理、輸出的知識管理流程,兩者之間還可以直接對接,Readwise Reader 畫線與註解的內容可以直接從 Heptabase 中讀取導入,非常方便。

不過因為 Readwise Reader 是 12 月才開始使用的產品,在這之前的閱讀與註解紀錄有的還沒整合進來,因此整個知識管理流程精簡與結合後的好處,預計 2023 年才會慢慢發生,就讓我自己拭目以待!


更積極地對外分享

而在知識管理的另一個階段「分享」方面,今年我接觸到 Zola 這個靜態網站產生器,並且在 4 月把部落格從 Wordpress.com 搬走,取而代之的是目前這個透過 Zola 蓋的,非常輕便、且檔案都在自己本機、完全免費的架站方式。

在 6 月時,我也透過類似的流程,建立了一個放置筆記與想法快照的子網站,在建好這兩個網站後,我分享輸出的意願更高、阻力更低、速度也更快,這帶來的是更多更多的分享內容。

今年度這個部落格已經發布了超過 20 篇文章,想法與快照的子網站也更新了超過 50 篇的短想法,我覺得一個好的流程真的能夠大幅促進輸出的效率,甚至會期待分享、會因為分享而感到滿足。

除了部落格之外,從今年 2 月到 6 月我蠻密集地在 Substack 上面更新電子報,總共更新了 14 期,不過大概從 7 月開始有點找不到更新的動力,加上工作繁忙就斷更了,但一直都想要再重啟,還在思考要以怎樣的形式呈現,希望 2023 年能夠維持更穩定的更新。

另一方面,今年的我也更積極地使用 Twitter 作為分享的第一站,我自己很喜歡 Twitter 這個基於共同話題與興趣的社群,在上面分享幾乎也沒什麼壓力,更重要的是分享為我創造了更多的連結,有機會追蹤到其他有趣的人、觀察他們在看什麼、做什麼、分享什麼,這些都讓我每天樂在其中。

總體來說, 2022 年是我分享地最頻繁的一年,也是最無壓力的一年,我感覺關鍵有兩個:

  1. 我真心認可「不成熟的隻字片語也有價值」,因此願意把很多不成熟的東西都丟出來。
  2. 我持續從分享中得到正面的回饋,無論是觀看、按讚、分享數,或者是其他人基於我分享的話題而分享給我的新東西、新想法,都讓我更願意分享。

我想這個滾輪沒什麼意外的話,應該可以繼續滾下去!


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2022 年的前半年,我在工作記錄的工具選擇上換了好幾輪,包含 Workflowy, Logseq, Dendron, Craft, 最後回到 Obsidian,在這過程中我逐漸釐清自己的工作流以及必須的功能,也知道怎樣針對工作流去挑選適合的工具,因此這幾個月用 Obsidian 的感覺很好,我只用到 Periodic Notes 這個 plugin 來處理每日與每週的專案紀錄,並且透過 github 手動在兩台電腦上同步資料庫,但這樣就很足夠了。

在任務管理工具上也一樣,我嘗試過許多不同方法後,發現對我來說「能即時在任何地方紀錄任務」+「可以設定篩選檢視任務的視角」這兩個功能是我一定要的,而這兩個都是 OmniFocus 的強項,因此雖然這個工具沒什麼太多變化(OmniFocus 4 到底跟 3 有什麼不一樣啊!!)但我還是密集使用且仰賴它。

綜合來說,經過幾年的遊玩與嚐鮮,現在我已經有蠻穩固的個人工作流程,後續即使新工具有新功能(例如 Tana 的 supertag),我可能也會在真正有需求時,才會想辦法導入自己的工作流。


除了上述幾點是我很滿意的地方,還是有一些覺得可以持續精進的方向,就一起列出來作為 2023 年的期許吧:

想要更系統性地學習

我在 2022 年也學了不少東西,但大多只流於基礎層,就是大概可以跟我爸媽認真講個幾分鐘炫一波,但一點也派不上實際用場的程度。唯一覺得有學進去、且有長出自己東西的,是透過 Heptabase 開了一個白板放了關於 Zettelkasten 的各種內容,包含基本概念、我自己的用法、我提出的問題與解答等等。

基於這個經驗,我驚嘆 Heptabase 在「深度學習」這件事情上可以給我帶來的幫助,因此也選定了好幾個主題希望能持續在 Heptabase 上學習。不過這件事對我來說啟動門檻比較高,因此比較流於紙上談兵,希望 2023 年能找到一些前進的方向。


想要更專注於特定的幾個方向

我有興趣的領域好多,因此過往非常雜食,什麼都碰一點,但這也會讓我的時間被分散到不同的領域裡無法深化。這兩年意識到這件事後,算是蠻主動地減少「次重要」資訊的收錄,並且更直接了當的排除「雜訊」。

這樣做當然有利有弊,弊端是我可能會變得更僵固、更容易有成見,但好處是有機會更專注的整合少數的幾個方向,進而產生一些價值。我期待 2023 年能夠有更明確的輪廓出現,不過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我應該也要先系統性地學習才行。


想要看更多書

2022 年的我看的書大多是科幻小說(三體、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與機器人系列),自己的書架上與公司的書架上都有許多想看、也覺得肯定會有收穫的書,但總覺得網路資訊已經過載、待讀清單都看不完了,因此總是提不起勁拿起這些書來看。

但我深刻體會過一本書能夠帶來的全方位價值,例如 2021 年看的「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就影響我很多溝通的方式與技巧。因此希望在知識管理流程逐漸穩定的現在,能夠重新開始把更多書裡的東西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中。


今年的回顧就先寫到這邊,若你讀到這邊有任何回饋或想法,都歡迎透過留言或回信跟我分享,祝大家的 2023 年也越來越棒!

#Productivity


Last modified on 


If you have anything you want to discuss,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