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 Zola 建立了新的「筆記與想法快照」子網站

PJ Wu 吳秉儒

從 5 月初開始嘗試透過 Logseq 以及 Dendron 建立個人 wiki 後,我開始更頻繁地產出文字到網路上,這些文字篇幅較短,也比較沒有組織,但這讓我更降低了輸出的壓力,也提高了輸出的快樂與成就感

6 月初,我決定再從用了一個月的 Dendron 搬走,而目的地就是與部落格相同的地方,或者應該說「相同的方式」:靜態網站產生器:Zola 。

最終的結果已經上線一個多禮拜,位址在: https://notes.pinchlime.com/

網址很簡單記,就是在 pinchlime.com 前面加上 notes 就好。

先說結論是,我目前對於這個子網站非常滿意,它在各方面的優點,讓我能夠大幅縮短「輸入->處理->輸出」這個流程需要的時間,進而增加完成整個循環的效率,最終的結果是我能夠順利地累積更多自己的想法,並且公開分享到網路上。

本篇會簡單分享一下,為什麼我要建立這個子網站?這個子網站是什麼?我怎麼建立這個子網站?

為何要建立 Pin 起來的筆記與想法快照

我在 Open Source 自己的想法這期電子報裡面有簡單分享過一些「把自己的原子想法開源」的概念,對我來說這麼做有兩個重要的好處:

  1. 我能產出更好的想法與內容
  2. 別人更能理解我的想法與內容

但我卻發現,透過 Dendron 發布內容到網站上,有一些小缺點,例如:

  • 部署速度稍慢,當我將想法 push 到 github 上面後,Netlify 會自動幫我開始部署內容,整個流程大概要花 3 分鐘,才會在網路上看到。
  • 缺乏輕易自訂樣式的機制。
  • 社群分享的效果不太好(縮圖、標題、內文摘要等等的顯示都沒有很完美)。

這些缺點可能是因為, Dendron 本身並不是一個靜態網站產生器,它提供的是最基本程度的 Publish 功能,所以還沒有辦法進行各種客製化的發布。坦白說,這些小缺點都不是不能接受,但總會讓我有一點「阿雜」感,這讓我聯想起當時想把部落格從 Wordpress 搬到 Zola 的原因之一:雖然可以運作,但不是 100% 喜歡。

因此我就想到,我為何不嘗試看看,同樣透過 Zola 來建立這個 wiki 網站呢?透過 Zola 我可以:

  • 快速建立內容與自動部署
  • 更自由地配置內容
  • 擁有後續追加功能的彈性

唯一的缺點可能是:要花一點時間來建立與調整。

但對我來說,在這上面花的時間都很有意義,所以我想清楚這些事情後,就開始建子網站了。


Pin 起來的筆記與想法快照

在建立的過程中,我重新思考了一個問題是:我真正想要的好像不是「個人 wiki」。

因為 wiki 感覺更像是一個「知識系統」或「知識社群」,但對我來說我更在意的是我自己的「想法」以及基於想法產生的「內容」。

因此我決定把這個子網站的網域從 wiki 改為 notes ,並且命名為「Pin 起來的筆記與想法快照」。

在這個網站內的內容,會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筆記」,對我來說這是會持續維護更新的內容,每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與論點,或者是一個方法,可以單獨成文,不需要背景脈絡。

第二類則是「想法快照」,快照(snapshot)這個概念我很喜歡,它有很強的時間屬性,在那個快照的當下,內容就被凍結停格了。這個概念跟我自己對於「想法」的描述很相近,我的想法大多有它的觸發媒介以及產生情境,想法本身是零散的,甚至可能是混亂的,但在那個快照的當下也最貼近自己,因此我還是認為記下這些想法很有意義,只是通常不會特別再去維護更新這些「快照」。

以這樣的架構,我再區分出幾種不同類別的內容,整體階層架構如下:

Notes

  • Evergreen Notes
  • Workflows

Snapshots

  • Daily What
  • Daily How
  • Daily Why
  • What I Found Interesting
  • What I Tried Today
  • Random Thoughts

若有興趣看更多細節的說明,就請移駕到Pin 起來的想法與快照看簡單的介紹吧!


我如何架設這個子網站?

整體來說,架設方式與Pin 起來改版了!從 Wordpress 搬家到 Zola! 這篇裡面提到的作法大致上都相同,我只有調整了導覽列的顏色和背景的顏色以做出區別,也調整了一下首頁的呈現方式(目前會放置固定的導覽內容,而不是像部落格一樣會自動放上最新消息)、調整了側邊欄的內容等等。

如果要簡單描述的話,整個架設的方式是:

  • 透過 VSCode 撰寫網站的內容以及程式碼,並且將整個資料夾(repository)放置在 Github 上。
  • 透過 Zola 的指令 zola serve 進行 local 的內容預覽以及測試
  • 透過 Netlify 串連網站的 repository ,並使用 Netlify 進行自動部署,整個過程只需要簡單設定幾個東西就好。

因為有之前建立部落格的經驗了,整個過程順利很多,幾乎沒有什麼大卡關的地方,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神奇,透過這整個流程架網站,完全免費,我要負擔的只有網域的費用而已。


好的系統可以加快輸入與輸出的循環

從開始嘗試建立個人 wiki ,到這個「筆記與想法」的網站,我最深刻的收穫是,我紀錄的筆記更多了,想法的靈感也更多了,而且彼此之間隱約可以串連在一起。

我目前是透過 Heptabase 來進行每天的想法紀錄,也會在上面撰寫 Evergreen notes ,等到寫好後,再複製到 VSCode 輸出上傳。

通常一篇筆記或想法大概只需要花 5-15 分鐘撰寫,再花大概 5 分鐘編輯一些基本的 metadata 後,就會上傳並出現在網站上。相較起來,寫一篇這種長度的部落格文章或電子報,目前可能至少都要花 1.5-2.5 個小時。

所以可以說,透過想法與筆記這種內容較短的形式,把「輸出」這個流程的壓力降得更低,這樣做極有效率地增加了我的產出量,而我慢慢感覺,若能讓自己持續處於低壓力的狀態,整個引擎運轉起來就會很順暢,反而有能量輸入與處理更多的資訊和想法。

而且重點是,這整個系統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建構出來的,不僅對內容很熟悉,也很有成就感。

有點像是 Yu Zhang 在「2022 年了,聊聊我为什么还在写博客」這篇裡面寫的一樣:

博客就像是我的一个私人空间,一篇篇笔记记录了我的变化与成长,也承载了我人生的几段最重要的时光。

對我來說,這兩個多月來的嘗試意義非凡,建構出來的兩個網站可以各司其職, Pin 起來部落格負責產出有組織架構的長文章,而筆記與想法快照的分站則是負責有效率地收錄筆記與想法。這些產出的內容,會再透過電子報、Twitter、RSS 以及搜尋引擎來呈現到大家面前。

這整個「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好像越來越順暢了,很謝謝這段時間內提供我幫助的許多人,還有這些了不起的工具與開發者們。

#Zola   #Personal Wiki   #Static Sites


Last modified on 


If you have anything you want to discuss,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pj@pinchl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