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tream

Exploring my thoughts P.J. Wu 吳秉儒

2023

March

Mar 19 18:40
# 25

昨晚在 ChatGPT 的協助之下,我超級順利地,製作了一個 Discord 的 bot ,它的功能是,我可以按某一則訊息 emoji ,bot 就會把那則訊息的資料傳送到 Notion 的 database 裡面。
成功後,我覺得很震驚。直到現在,我還是很震驚。

Mar 18 20:21
# 24

今天早上收到 GPT 4 的 API 開放通知,非常開心,不過坦白說,我好像不知道要特別拿他來做什麼。一方面是 GPT 3.5 的表現我已經頗滿意,二方面是 GPT 4 目前的價格還太貴。但在我這樣想的同時,又覺得自己這樣會不會有點浪費這樣的機會?

Mar 18 20:19
# 23

竟然一個禮拜沒更新這邊,真的是相當忙碌的一週。
補記錄一下前幾天 GPT 4 上線的感想:快,真的是太快了。這一切的演進速度令人目不暇給,真的非常好奇幾個月後、一年後、三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Mar 12 09:43
# 22

昨晚使用 Bilingual_Book_Maker翻譯了一本電子書,花了大約 2 美元,整個體驗真的是震撼,有種「這是我可以做到的嗎?」的感覺。
未來感覺在吸收知識這一塊可以更全面了。

Mar 10 23:40
# 21

為了安裝 ai-cli 這個能在 Terminal 使用 ChatGPT 的工具,我下載了 Python ,並成功安裝了!好有趣!

Mar 10 21:11
# 20

這幾天下載了一些 Github 上面開源的 ChatGPT client 專案,想要自己改改看能否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卻一直失敗。
除了技術能力完全不足之外,更主要的問題應該是,我還不知道我自己想要的 client 究竟要長什麼樣子。
看來我應該先停止越級打怪,而是應該釐清接下來我打算怎麼使用 ChatGPT API ,再來找適合的工具,若沒找到,就找最接近的,想辦法改改看。

Mar 09 22:16
# 19

今天發現可以使用 Raycast AI 了,這也讓我手中各種可以使用 AI 的效率工具數量來到某個臨界值。
目前共有: Raycast , Drafts , Shortcuts + Keyboard Maestro , Popclip,還有各種 desktop clients 。好像該是取捨、思考一下個別用途的時候了!
目前初步感覺,越快捷越好,所以 Raycast 跟 Keyboard Maestro 這兩個應該會是決選名單。
但假設 Raycast AI 很貴、或者不能串自己的 API ,我應該也不會付費使用它,所以看起來還是固守在 Keyboard Maestro 就好囉?

Mar 05 16:04
# 18

為了使用 OpenCat 這個 ChatGPT client ,我決定我要來將 mac 更新到 Ventura ,請蘋果大神保佑我順利完成。(我每次 mac 升級版本都很怕,怕某些 workflows 無法再繼續使用...

Mar 04 21:43
# 17

在 ChatGPT API 出現後,我感覺好像該繼續訂閱 Drafts 了。先前因為轉向低度使用,訂閱在 2 月到期後就沒有續訂。
但在昨天看到 Reorx 分享的 draft action 後,再加上這兩天對 Shortcuts 的理解,感覺 Drafts 有機會成為未來我串接 ChatGPT API 的 hub ,所以還是來續訂一下好了!

Mar 04 20:47
# 16

剛剛看到 piglei 分享的 AI Vocabulary Builder ,覺得非常讚。看起來只要輸入一段帶有生詞的句子後,就可以自動偵測生詞,並且提供整句翻譯、生詞、解釋、以及將這些資訊嵌入表格裡。
不過看了一下好像需要透過 Python 安裝,就想了一下我自己能不能做個類似的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只是要自己把步驟切割開來,變成是直接輸入我看到的生詞、句子,然後請 ChatGPT 去處理他們,並且把處理後的內容帶到某個檔案裡面。下禮拜就來做做看!

Mar 03 23:46
# 15

What will always matter is the quality of idea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you want.
想法的品質,以及對於你「想要什麼」的真正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事。

—  Sam Altman

Mar 03 20:21
# 14

今天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 Stable Diffusion 跟 Midjourney ,發現難度比 ChatGPT 還高很多,我沒辦法很容易地透過自然語言取得我想要的結果。加上不熟悉指令與語法,就只能一直產出不合想法的內容,可惡!

Mar 02 23:20
# 13

今天花了一些時間研究 ChatGPT API ,還自己做了一個 shortcut ,感覺真好!
接下來希望能逐步擴充我的 shortcut,並且搭配 Keyboard maestro 做出更多功能與使用方式。

Mar 02 09:11
# 12

在 Twitter 上面看到有人分享 Bifrost 這個工具,看起來可以直接把 Figma frame 轉為 React 的程式碼,已經申請了 Alpha ,不知道能不能推給同事們使用。

Mar 02 08:05
# 11

一早醒來,ChatGPT 的 API 推出了。
推出後我才發現我完全還沒做好心理準備,我原本以為大概要四五六月、我原本以為還會再迭代個幾版的 ChatGPT ,才會正式推出。
這讓我一早就有點興奮與緊張,興奮在於又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嘗試與體驗了,緊張在於,我還沒辦法自己 build ,感覺會有點跟不上。
但總體來說,興奮還是更多的,好期待這一整年下來世界會變怎樣!

Mar 01 23:01
# 10

這幾天感覺使用 Heptabase 的能力又更進化了。
先前的我比較沒有用 Heptabase 系統學習&研究一個「不熟悉議題」的經驗,但這幾天剛好有個機會這樣做,簡直是效果顯著。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我可以快速收錄各種原始資料,透過白板的廣闊空間迅速集群分類,而在收集到一個段落後,可以轉而使用側邊欄彙整編輯。此時我會一個一個將白板上已用過的原始資料改變顏色,這樣我就知道這張卡片已經處理過。
這個流程非常直覺滑順,幾乎可以說是心流保證班,體驗很好!

February

Feb 27 21:54
# 9

剛剛花了一點時間看了一篇文:The untold story of Stripe, the secretive $20bn startup driving Apple, Amazon and Facebook,寫的真精彩!
有時候真的是看一篇文就會想訂閱整個網站或者爬完那個作者的其他文。

Feb 27 14:51
# 8

今天從 Fox 那邊得知了 GPT 模型裡面的 temperature 概念,之前偶爾都有看到,但一直沒去深入理解。目前我的理解是, temperature 可以控制產生結果的多樣性與隨機性,這個值可以設定在 0-2 , 0 代表最小的隨機性, 2 則是最大。
另一個影響多樣性的變數是 top_p ,目前我的理解是, top_p 設定越高( 0-1 ),生成的文本會「更可信」,但同時會降低文本的「多樣性」。
我自己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問題來測試 top_p ,而 temperature 倒是蠻容易測試的,很有趣!

Feb 25 15:04
# 7

剛剛做了一個簡單的 Keyboard Maestro macro ,可以快速建立新的 stream 內容,如截圖: quick-add-stream
我只要輸入編號,就會自動幫我帶入當下的時間、年份等資訊。這樣 PO 東西的速度就可以更快了!

Feb 25 10:05
# 6

剛才調整了一下站內不同頁面的側邊欄。
原先的我太貪心,想要盡量在每一頁都塞給讀者更多的可能性。但這幾天思考以及重新閱讀自己的網站後,感覺閱讀動線可能更重要,因此我做了一些調整。
由於最上方已經有個導航列,讀者可以很容易連結到三大主題頁面,所以我把各個主題的側邊欄都簡化,例如,Blog 主頁與相關子頁的側邊欄就只留下 Blog 的內容。
調整過後各個頁面感覺更乾淨清爽一點了。

Feb 25 00:39
# 5

用了兩天多零碎的時間,總算差不多把這個頁面都調整成我想要的樣子了。
目前的感覺是,有一個這樣子可以 murmur 的地方非常讚,它比站上的 Snapshots 更輕便、更私密一些,也因此更能構承載一些零散、破碎的內容,無論是單純放一個連結,或者是丟一段 quote 之類的,都很適合。
有一個能夠自由增添內容的網站真的好棒!

Feb 24 23:45
# 4

在 Twitter 上面分享了一串關於 Heptabase AI Assistant 的想法
我感覺我最期待、想要的,應該不只是一個「智能資料庫」,而是一個能夠與我持續對話,能以我累積的思考為基礎,進而能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產生新想法的 AI 。
感覺好像很快就可以看到這種東西的雛形了!

Feb 24 09:04
# 3

昨晚發現了 phind.com 這個感覺也不錯的 AI 搜尋引擎,測試了一下效果蠻好的,呈現 References 的方式我也更喜歡,值得後續繼續研究。

Feb 24 08:56
# 2

Why not twitter?
Lastly, Twitter is great for "in the moment" discussion in public, but it's not so great as a reference you can link to from the future, and a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my thinking and work. I wanted a place more purpose-built, more focused, and more permanent for my less permanent thoughts and updates.

Feb 23 23:04
# 1

Hello World !



如果你想回覆或討論特定的某一則 Stream ,歡迎提到它的編號,並且可以來信到:pj@pinchlime.com 跟我說,或在下方留言分享!

Write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