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December
今天決定再微調一下 Library 的架構。我發現我一直拖延不想編輯他們的原因是,我覺得要幫每個工具都寫介紹太花力氣了,要寫到心目中好的程度很麻煩,但若沒寫好又覺得不太值得放,就一直拖在那裡。
我想了一下,寫 workflows 好像更有意思一點,因此就直接把 workflows 的內容從 Blog 搬到 Library 裡面。看看這樣會不會更好一點。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定期 review 與整理一次我的常用工具清單,剛剛開始進行後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經有這麼多我曾經在用的工具,都已經不再使用了,因為 Heptabase 就可以滿足我的需求,甚至給我更好的體驗。
我曾經是 Obsidian 以及 Logseq 的愛好者,現在我都在 Heptabase 裡面閱讀、摘要與整理我的原子知識卡片。
我以前會用 OmniFocus 與 Todoist 來管理我的任務,但在 Heptabase 推出 Task 的功能後,我可以一覽我的所有 tasks ,而且我可以清楚知道他們各自的 context 是什麼。這讓我感覺我不再需要專門的任務管理工具了。
我以前會使用 PDF Expert 閱讀、畫線與註記 PDF ,現在都在 Heptabase 裡面進行。
我以前會用 Mindnode 與 Scapple 畫心智圖,現在可以直接在 Heptabase 裡面畫,並且與其他卡片和多媒體素材連結。我過去也會用 Raindrop 與 DEVONthink 收集網頁與所有的文件,現在我幾乎都直接複製貼上內容到 Heptabase 裡面,再進一步處理。
還有一些我非常喜歡的工具如 Readwise Reader, Workflowy 與 Drafts ,我也愈來愈少用,因為某些他們可以做的事情, Heptabase 也快要趕上了。
我沒有想過會有這樣一個產品可以滿足我多方面的知識管理需求,而且他還在持續變好,對我來說 Heptabase 的訂閱費真的花得非常值得,如果你還沒試過,也想試試看,歡迎點擊連結到官網嘗試七天免費試用!
最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退訂 Setapp ,因為我用的工具好像越來越少,一個月 12.49 的訂閱費有點太貴。不過想一想又覺得有些軟體要重買很麻煩,而且退訂後,有些低頻但偶爾會使用的軟體(Permute, Downie, Clean My Mac 等等)又要考慮要不要再單獨買,也很麻煩,所以就算了。
剛剛發現 Raycast Pro 要續費了,又開始想要不要花錢續訂,突然想到來看看 Setapp 裡面有沒有類似的 AI 工具好了,結果發現 [Elephas](https://elephas.app/) 這個東西,看起來跟 Popclip 這類工具有點像,就是 Mac 上面的輔助應用。
試用了一下發現還挺不錯的,好像可以滿足我基本的翻譯跟文法校正需求。於是我就退訂 Raycast Pro 了。這樣一想,Setapp 的價格好像就值了!
November
剛剛又繼續玩了一陣這個 GPT ,發現它特別適合拿來摘要比較冗長的、對話性質的資訊,例如 Podcast 的逐字稿。但不適合拿來摘要文章的內容。我嘗試摘要了一下 Paul Graham 的 How to do great work ,只給我他自己就有講到的摘要點,其他有價值的反覆囈語與碎念等資訊全部都消失了,不行不行。
雖然我一直都不太信任 AI 摘要的內容,但剛剛試著自己做了一個 GPT,發現效果還挺不錯的。或許可以試著區分一下哪些場景可以用這個,哪些不行,不用一刀切。
為什麼我要把 Snapshots 頁面解散?
因為我覺得目前這個 Stream 頁面與形式,就很適合拿來放原本一大部分的 Snapshots ,這些內容通常都短短的,只有幾行而已,比起單獨放一頁,我感覺更適合這樣子放在一個瀑布流式的空間呈現。
另一方面,根據我先前一些對 SEO 的理解,有太多短內容的頁面對網站來說也不太好。
綜合這兩個因素,我決定好好整頓一下 Snapshots。讓原本內容比較完整比較長的,可以單獨成篇,放到 Blog 裡面。
而比較短的,就全部收錄到 My Old Snapshots 這個頁面留紀錄就好。
好幾個月沒更新了,經過一陣思考,我決定要把站內原本的 Snapshots 頁面的內容,分拆到 Blog 以及 Stream 兩個頁面。
August
每次重看我記下的各種短短破碎想法,都能很快回到當下的情境再展開,這種感覺好好哦!
最近這幾天又接觸到了一些新工具新服務,好快樂啊!
July
今天用了一天的 Threads ,發現還是更喜歡 Twitter。真是奇妙、厲害的東西。
June
今天終於把 Sidekick 上面的分頁清空,決定要開始把主力使用的瀏覽器轉移到 Arc 。
關鍵的原因是,在 Sidekick 上面若要使用 split view ,把兩個網頁分別放在頁面的左右,就必須使用付費的 Pro 版本。
我好像還沒有打算為瀏覽器付費,所以雖然我真的很喜歡 Sidekick ,但我還是決定轉換了。
另一個原因是,Arc 一直在推出一些有趣的功能,例如 Boost 就很好玩。我期待 Arc 後續的發展,那就從現在開始換吧!
無意間看到 Djot 這個輕量的標記語法。根據官網介紹,是想要做出一套比 commonmark 還要簡單、更容易解析的語法。我對這些東西不太熟悉,但感覺是個有趣的東西。
今天試玩了一下之前有朋友推薦的 AI chatbot "Pi" ,但對話了幾句以後,就把它關掉了。
一方面是找不到清除對話的按鈕、另一方面是對方的設定好像就是會一直跟你聊下去,這讓我感到有點壓力,一直聊天好累啊!
之後若有契機再試試看好了。
近期實在發生太多事,期待忙亂的時節能順利結束,迎向新的開始!
May
經過兩天的實際試用,我決定記帳軟體先轉向 Moze 3.0。雖然 Beancount 的純文本紀錄特性有點吸引我,但這件事比較麻煩一點,而且我大概 8 成的日常記帳情境都在外,若要回到電腦前再紀錄,等於還要再規劃一套對應的工作流去匯整。想來想去,我對記帳的最核心需求是:每次我打開軟體,都能知道我當下的資產、近期或特定區間的特定類別花費是多少。
而 Moze 看起來可以做到這件事。那就先用 Moze 了!
今天賣掉了持有十多年的兩台經典底片自動相機,Contax T2 & Minolta TC-1 ,他們都是我在大學時買的,一直都是非常喜歡的好相機。賣掉後有點不捨,但也感覺少牽掛一些,可以更專注於我所擁有的。接下來還有好幾台要賣,希望最終能返璞歸真。
昨天被 MoneyWiz 雷到,遷移到 Setapp 有支援的 2023 版本後,我發現有部分帳戶的現值出了問題,花了一些時間處理,結果愈弄愈糟。有點想要換記帳工具了。
目前兩個最心動的應該是 Moze 3.0 跟 Beancount。Moze 感覺很容易使用,但目前只有手機版本,而且看起來不太好處理股票跟 crypto currencies ,Beancount 則感覺是某種生產力 geek 的殊途同歸選擇,這個標籤自己貼上來後害我好心動。都研究看看好了!
所以你需要站在一个天天都有风吹的地方,比如说你选对了计算机专业,这就是一个风不停地吹的地方。过去也好,今天也好,未来也好,整个世界都是被一堆程序员驱动,就是这些写代码的人在改变着未来。— 左耳朵耗子的话
為了放未來的照片,開了一個新的 Flickr 帳號!
歡迎參觀我的 Flickr 頁面。
剛才在 ChatGPT 的協助下,製作了手機版本的 toggle menu ,終於可以把所有分頁的連結都在手機介面中完整呈現了,讚啦!
5 月了!這兩週比較沒有在碰 AI 的東西,但也沒有特別感到緊張或焦慮。倒是重新拾起了相機,這件事令我非常開心!
April
剛剛刷了卡,換了一個字體,但發現 blog/newsletters/snapshots 這三大主頁面好像無法生效,研究了一下,猜測可能跟 Zola 的 paginator 設定有關係。週末來改版看看好了!
剛剛發現, Pin 起來網站從 wordpress 搬家到 Zola 滿一週年了。今天來寫寫心得好了!
晚上透過 Slack 測試了 Anthropic 的 Claude ,覺得若在 ChatGPT 出現前我可能會非常驚艷,但現在則感覺「還好」。我覺得目前 Slack 版本的 Claude 能力值大約比 GPT 3.5 還要弱一點,但基本的對話或邏輯能力都還不錯。
不過,透過 Slack 互動有個最好的地方是,整個團隊的人都可以直接看到我跟 Claude 的互動、甚至是同步與他互動。
很推薦曼報 Podcast EP39|無條件基本收入(UBI)與創作的本能這集
今天在去公司路上聽了一次,中午吃飯時又把最後那十幾分鐘聽了一次,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
喜歡的原因是,我好像可以懂 Manny 講的那種「被 program」的感覺,對事情好奇是本能、想知道更多也是本能,但又感覺自己還沒完全駕馭自己的本能,此時又會因為好奇彼端的世界,而繼續探索。
也許哪天真的會跌跌撞撞發現自己好像更會騎這匹馬了也說不定?
剛才在 Anthropic 網站申請了 Claude ,我好像還不知道可以幹嘛,但這幾天在 Twitter 上面看到有些人說他的能力不比 GPT 3.5 差,甚至有些還認為比 GPT 4 好。我想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今天訂閱了 Todoist Pro 以及 Midjourney 的 Basic Plan ,想讓前者擔當更多知識管理流程裡的任務,而後者則是單純想體驗,以及嘗試讓部落格能有更多配圖!
今天在 Twitter 上看到有人分享的 ChatGPT-Next-Web 專案,感覺非常方便部署,而且看起來可以鎖密碼,我就想到好像可以把它放在 Heptabase 的側邊欄。結果快速設定一下就成功了,在 Hepta 裡面也可以打開,挺不錯的!
沒想到竟然兩個禮拜沒更新了!這兩個禮拜我過得好忙,團隊上線了 Simpleinfo.ai 這個小小的服務,我開始擔任這個專案的 PM ,學了不少,很有趣。整個三月實在太瘋狂,要來趁這五天連假回顧、反芻一下。
March
昨晚在 ChatGPT 的協助之下,我超級順利地,製作了一個 Discord 的 bot ,它的功能是,我可以按某一則訊息 emoji ,bot 就會把那則訊息的資料傳送到 Notion 的 database 裡面。
成功後,我覺得很震驚。直到現在,我還是很震驚。
今天早上收到 GPT 4 的 API 開放通知,非常開心,不過坦白說,我好像不知道要特別拿他來做什麼。一方面是 GPT 3.5 的表現我已經頗滿意,二方面是 GPT 4 目前的價格還太貴。但在我這樣想的同時,又覺得自己這樣會不會有點浪費這樣的機會?
竟然一個禮拜沒更新這邊,真的是相當忙碌的一週。
補記錄一下前幾天 GPT 4 上線的感想:快,真的是太快了。這一切的演進速度令人目不暇給,真的非常好奇幾個月後、一年後、三年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昨晚使用 Bilingual_Book_Maker翻譯了一本電子書,花了大約 2 美元,整個體驗真的是震撼,有種「這是我可以做到的嗎?」的感覺。
未來感覺在吸收知識這一塊可以更全面了。
這幾天下載了一些 Github 上面開源的 ChatGPT client 專案,想要自己改改看能否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卻一直失敗。
除了技術能力完全不足之外,更主要的問題應該是,我還不知道我自己想要的 client 究竟要長什麼樣子。
看來我應該先停止越級打怪,而是應該釐清接下來我打算怎麼使用 ChatGPT API ,再來找適合的工具,若沒找到,就找最接近的,想辦法改改看。
今天發現可以使用 Raycast AI 了,這也讓我手中各種可以使用 AI 的效率工具數量來到某個臨界值。
目前共有: Raycast , Drafts , Shortcuts + Keyboard Maestro , Popclip,還有各種 desktop clients 。好像該是取捨、思考一下個別用途的時候了!
目前初步感覺,越快捷越好,所以 Raycast 跟 Keyboard Maestro 這兩個應該會是決選名單。
但假設 Raycast AI 很貴、或者不能串自己的 API ,我應該也不會付費使用它,所以看起來還是固守在 Keyboard Maestro 就好囉?
為了使用 OpenCat 這個 ChatGPT client ,我決定我要來將 mac 更新到 Ventura ,請蘋果大神保佑我順利完成。(我每次 mac 升級版本都很怕,怕某些 workflows 無法再繼續使用...
在 ChatGPT API 出現後,我感覺好像該繼續訂閱 Drafts 了。先前因為轉向低度使用,訂閱在 2 月到期後就沒有續訂。
但在昨天看到 Reorx 分享的 draft action 後,再加上這兩天對 Shortcuts 的理解,感覺 Drafts 有機會成為未來我串接 ChatGPT API 的 hub ,所以還是來續訂一下好了!
剛剛看到 piglei 分享的 AI Vocabulary Builder ,覺得非常讚。看起來只要輸入一段帶有生詞的句子後,就可以自動偵測生詞,並且提供整句翻譯、生詞、解釋、以及將這些資訊嵌入表格裡。
不過看了一下好像需要透過 Python 安裝,就想了一下我自己能不能做個類似的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只是要自己把步驟切割開來,變成是直接輸入我看到的生詞、句子,然後請 ChatGPT 去處理他們,並且把處理後的內容帶到某個檔案裡面。下禮拜就來做做看!
What will always matter is the quality of idea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you want.
想法的品質,以及對於你「想要什麼」的真正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事。
今天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 Stable Diffusion 跟 Midjourney ,發現難度比 ChatGPT 還高很多,我沒辦法很容易地透過自然語言取得我想要的結果。加上不熟悉指令與語法,就只能一直產出不合想法的內容,可惡!
今天花了一些時間研究 ChatGPT API ,還自己做了一個 shortcut ,感覺真好!
接下來希望能逐步擴充我的 shortcut,並且搭配 Keyboard maestro 做出更多功能與使用方式。
在 Twitter 上面看到有人分享 Bifrost 這個工具,看起來可以直接把 Figma frame 轉為 React 的程式碼,已經申請了 Alpha ,不知道能不能推給同事們使用。
一早醒來,ChatGPT 的 API 推出了。
推出後我才發現我完全還沒做好心理準備,我原本以為大概要四五六月、我原本以為還會再迭代個幾版的 ChatGPT ,才會正式推出。
這讓我一早就有點興奮與緊張,興奮在於又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嘗試與體驗了,緊張在於,我還沒辦法自己 build ,感覺會有點跟不上。
但總體來說,興奮還是更多的,好期待這一整年下來世界會變怎樣!
這幾天感覺使用 Heptabase 的能力又更進化了。
先前的我比較沒有用 Heptabase 系統學習&研究一個「不熟悉議題」的經驗,但這幾天剛好有個機會這樣做,簡直是效果顯著。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我可以快速收錄各種原始資料,透過白板的廣闊空間迅速集群分類,而在收集到一個段落後,可以轉而使用側邊欄彙整編輯。此時我會一個一個將白板上已用過的原始資料改變顏色,這樣我就知道這張卡片已經處理過。
這個流程非常直覺滑順,幾乎可以說是心流保證班,體驗很好!
February
剛剛花了一點時間看了一篇文:The untold story of Stripe, the secretive $20bn startup driving Apple, Amazon and Facebook,寫的真精彩!
有時候真的是看一篇文就會想訂閱整個網站或者爬完那個作者的其他文。
今天從 Fox 那邊得知了 GPT 模型裡面的 temperature 概念,之前偶爾都有看到,但一直沒去深入理解。目前我的理解是, temperature 可以控制產生結果的多樣性與隨機性,這個值可以設定在 0-2 , 0 代表最小的隨機性, 2 則是最大。
另一個影響多樣性的變數是 top_p ,目前我的理解是, top_p 設定越高( 0-1 ),生成的文本會「更可信」,但同時會降低文本的「多樣性」。
我自己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問題來測試 top_p ,而 temperature 倒是蠻容易測試的,很有趣!
剛剛做了一個簡單的 Keyboard Maestro macro ,可以快速建立新的 stream 內容,如截圖:
我只要輸入編號,就會自動幫我帶入當下的時間、年份等資訊。這樣 PO 東西的速度就可以更快了!
剛才調整了一下站內不同頁面的側邊欄。
原先的我太貪心,想要盡量在每一頁都塞給讀者更多的可能性。但這幾天思考以及重新閱讀自己的網站後,感覺閱讀動線可能更重要,因此我做了一些調整。
由於最上方已經有個導航列,讀者可以很容易連結到三大主題頁面,所以我把各個主題的側邊欄都簡化,例如,Blog 主頁與相關子頁的側邊欄就只留下 Blog 的內容。
調整過後各個頁面感覺更乾淨清爽一點了。
用了兩天多零碎的時間,總算差不多把這個頁面都調整成我想要的樣子了。
目前的感覺是,有一個這樣子可以 murmur 的地方非常讚,它比站上的 Snapshots 更輕便、更私密一些,也因此更能構承載一些零散、破碎的內容,無論是單純放一個連結,或者是丟一段 quote 之類的,都很適合。
有一個能夠自由增添內容的網站真的好棒!
在 Twitter 上面分享了一串關於 Heptabase AI Assistant 的想法。
我感覺我最期待、想要的,應該不只是一個「智能資料庫」,而是一個能夠與我持續對話,能以我累積的思考為基礎,進而能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產生新想法的 AI 。
感覺好像很快就可以看到這種東西的雛形了!
Why not twitter?
Lastly, Twitter is great for "in the moment" discussion in public, but it's not so great as a reference you can link to from the future, and a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my thinking and work. I wanted a place more purpose-built, more focused, and more permanent for my less permanent thoughts and updates.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