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用鍵盤打字逐漸成為稀有技能?

PJ Wu 吳秉儒

上禮拜同事分享了噗浪上面的一串熱門討論,有個自稱自己是 8 年級生(1991-2001 年出生)的人在噗浪上說:發現很多工作場所遇到的同事不太會打字,比較年長的只會一個按鍵一個按鍵戳,而 2000 年以後出生或更年輕的人,也只習慣用觸控式螢幕,不擅長用滑鼠跟鍵盤。

我看這整串討論時有點嚇到,原來社會上已經有這麼多比我年輕的人,跟我那麼不一樣了,但仔細想好像也不能說很意外,若是 2000、2005,甚至 2010 年以後才出生的人,他們從小到大最熟悉的裝置可能就是手機和平板,假設沒有特別訓練如何使用電腦,對打字陌生應該也是很合理的。

進一步延伸想,我這個世代(我 1990 年出生),再往前往後各 10 年好了,也就是 1980 年到 2000 年之間出生的人,是否會成為人類史上最擅長用鍵盤打字的一群人呢?

再年長一些的人,除非特別訓練過或工作上有需要,不然應該不會特別擅長打字,再年輕一點的人,未來可能根本也不再需要用鍵盤打字,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裝置已經改變了,另一方面是未來可能只要用聲控就好,也不再需要打字

但這樣的趨勢代表用鍵盤打字這件事會變得沒有意義了嗎?我不僅不這麼想,還覺得這項「能力」仍然重要,尤其打字速度若越快,除了最明顯的「速記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腦中的想法,可以更快地卸載到任何記事或筆記軟體裡,成為一個固著後的「想法快照」,接著再進一步擴充、增刪、以及建立連結。

迅速記下腦中想法這件事,或許不透過鍵盤也可以做得不錯了,但編輯想法快照這件事,以我自己的理解跟經驗,目前還很難用觸控或聲控的方式達到近似鍵盤的效果。換句話說,能夠好好運用鍵盤打字的人,就能更有效率地聚集想法,並且讓這些想法們彼此碰撞、互動,產生更多質變。


Workflow

鍵盤除了打字,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能夠提高專注力,這倚賴的是透過各種快捷鍵讓目前正在執行的任務情境能夠連續。

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昨天剛寫的 Raycast – 讓你更專注的高效率啟動器 ,詳細的 workflow 都在文章裡頭。

我很習慣透過 Alfred 或 Raycast 這類啟動器(Launcher)來快速查找檔案、切換應用程式、直接搜尋特定網站、或者串接其他應用程式及服務。這樣的習慣在無形之中帶來的好處是,我在工作中或者在閱讀時,很容易進入 “flow” 的狀態,這概念有點難描述,或許可以理解為,每當我想要執行一項任務時,當我開始做,下一個回神過來的時候就是做完了,中間不會跑到其他視窗、其他軟體上面。

再換個比喻方式,這類啟動器就像高鐵直達車或飛機的直飛航班,中間不會停靠其它站點,這帶來的除了更快抵達目的地,也少掉中間分心出錯、或者是被吸引去轉機機場免稅店消費的機會。


推薦文章

這幾天發現了 半瓶 這個網站,上面看到了幾篇覺得蠻有意思的文章,在這邊分享兩篇。

第一篇是 社交网络语境错配 ,裡面提到社群平台的問題在於喪失了上下文的語境,若作者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而用原先在「非社群平台」熟悉的行文方式來進行溝通,就很容易讓不熟悉自己上下文的社群平台隨機觀者們,錯置預期,進而產生很多誤解與糾紛。

我喜歡這篇文的原因是,它還提到了過往許多 BBS 站上面有禁止「挖坟」(挖墳,指的應該是翻出舊文討論)跟「转进」(轉進,應該是指離題的轉文的意思?),這些規則都是為了限制對於「上下文」語境的破壞,進而讓討論能夠基於當前的上下文,不會偏題,自然就比較能夠針對主題好好地討論。

第二篇是 好系统 ,這篇文雖然短,但我很喜歡作者把概念抽象化的描述方式,他提到不論是產品架構、軟體架構或者公司管理架構,這些複雜系統都有共通的基本邏輯:

  • 重複的部分提取成為可重複使用的標準節點
  • 節點分類明確、關聯有規律、並且可擴展

我自己看完後隱約覺得聯想到什麼,但因為對於複雜系統的概念沒有那麼熟悉,所以可能還要多讀一點東西才能產生自己的想法與連結,但不知怎麼的就是很喜歡這種類型的文字,所以推薦給大家!


新東西分享

本週要分享的新東西是上週電子報裡面提到的,可以讓人建立自己 changelog 的新創服務 Polywork

幾天前收到開通帳號的信件,就註冊來玩玩,目前自己的頁面是: https://www.polywork.com/wupingju

我的初步感想是,這比我想像中還複雜不少,它的定位似乎是新型態的「社群網路」,所以進去以後可以點選不同的「badges」,平台上最主要的互動方式是「Collaborate」。

我因為沒有期待那麼多的「互動」,所以一時之間反而不知道該怎麼用、可以怎麼用,目前也還沒認真開始用,只有 PO 了一篇我很喜歡 Heptabase v0.116.0 的動態 。

但我蠻喜歡 Polywork 設定的受眾以及劃定的戰場範圍,就是那些身上有著多重技能與工作、更注重於「做了什麼事」而非「是什麼職稱」的人們。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官方的介紹文章: Why we founded Polywork


Last modified on 


你正在閱讀的是 Pin 起來電子報!
若有任何問題或回饋,歡迎來信到:pj@pinchlime.com 跟我分享!
若你還未訂閱,未來想要持續收到相關內容,也歡迎你到本站的 Subscribe 頁面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