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你想幹嘛、你在幹嘛

PJ Wu 吳秉儒
let-them-know-clearly

圖片來源:DALL-E


打招呼

大家好,我又來更新了!

這次與上次宣布「復更電子報」的更新只隔了 11 天,看起來還不錯,對吧!

不過我覺得我應該可以繼續進步,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你想幹嘛、你在幹嘛

本次電子報想分享兩篇文章的閱讀心得,我覺得兩篇雖然講的是不同事情,但背後有個相近的概念是:讓你在職場上的協作對象清楚地知道你想幹嘛以及你在幹嘛。

我自己非常欣賞能把這些原則時刻放在心上的工作夥伴,很慶幸我的職涯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邊都是能夠實踐這些原則的好夥伴們。

我深刻了解這些原則的好處與必要性,因此看到這兩篇文章能講得這麼清楚又有舉例,覺得很適合分享。

以下是本期的分享內容


Your Small Imprecise Ask Is a Big Waste of Their Time

這篇文來自 Stay SaaSy ,我看完以後記了三則筆記,分享在下面,不過我更推薦直接讀原文。

上級對下級不精準的詢問,會導致下級浪費不成比例的時間,甚至做出更糟的成品

在這種狀況下:

  • 下級無法判斷上級的詢問目的或真實意圖,因此只能朝最認真的狀況假設,這時就會花上非常多的時間去執行。
  • 下級不敢詢問細節,怕被認為沒有能力,因此即使這件事情沒有太多東西可以講,也會花額外的時間去填補廢物內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級在下達指令時,必須非常精確地描述他們希望對方做這件事要花的時間與努力程度

上級在下達指令時,必須非常精確地描述他們希望對方做這件事要花的時間與努力程度

  • 例如:請你做這件事,但請不要做超過 20 分鐘,我只需要你花 20 分鐘能夠產出的成果。
  • 例如:我期待這件事在兩週內能夠完成,如果不行,或者你會需要延長,請務必提早跟我說。

如果可以描述自己需要這個東西的理由與場景是什麼,會更好。

例如:

  • 我想要你幫我研究一下OOO,因為我聽OOO講起來好像很不錯。
  • 我想要你幫我研究一下OOO,因為我打算要跟投資人提一下這個可能性。

這兩種狀況需要投注的心力與認真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反過來說,下級面對上級不精準的指令時,必須要盡量問清楚對方希望自己花的時間以及努力程度

下級面對上級不精準的指令時,必須要盡量問清楚對方希望自己花的時間以及努力程度

  • 例如:你希望我花多少時間研究呢?我評估大約要 30 分鐘,可以給你初步的幾個想法。
  • 例如:你想要這個資訊的原因是什麼?你預計會用在什麼地方?

我覺得,如果對方不回答、回答得不清楚、甚至惱羞成怒覺得你不應該問他,那應該要盡量想辦法早點離開這樣的環境。


我覺得這三個原則都很值得放在心上,時刻檢視自己以及自己的上級是否有好好實踐。

根據我的理解,大部分的人可能落在這幾個狀況裡:

  1. 你根本不需要分享給你的上級,因為他就是這樣做:

    恭喜你,很棒!

  2. 你覺得完全可以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上級,跟他一起討論團隊的溝通協作有沒有可以更好的地方:

    恭喜你,這個狀況也很棒!

  3. 你不太想直接分享給你的上級,但下次遇到對方交代不清楚的狀況時,你覺得可以追問看看細節:

    恭喜你,看起來你的上級也給你不錯的安全感,我覺得也很棒!

  4. 你不太指望你的上級改變他模糊的指派方式,但你已經摸出一套規則,不會因此浪費自己太多時間:

    我覺得這樣也不錯,或許這個狀況可以多提供自己預計會做什麼、會花多少時間做,讓對方發現跟他的理解有差異時可以提出,這樣也很好。

  5. 你的上級陰晴不定,且難以溝通,即使問了也可能朝令夕改:

    快逃!


Why You Should Write Weekly 15-5s

這是來自 Eugene Yan 的文章:Why You Should Write Weekly 15-5s,他首先定義了什麼是 weekly 15-5 ,就是那些每週只要花你 15 分鐘去寫,然後別人只要花 5 分鐘就能讀完的每週紀錄。

他提到,這樣做的好處是:

  1. it provides visibility in a scalable way

    可以用可擴展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能見度。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你不需要一個一個人 1on1 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做了什麼,而是可以讓感興趣的人隨時都能看到。

  2. it tracks how productive (or unproductive) I’ve been

    因為每週都有追蹤做的事情以及產出,這裡面會包含障礙、瓶頸、以及遇到的各種小摩擦,這些資訊有助於識別哪些事情會在未來拖累團隊。

  3. it documents all artifacts I’ve created or reviewed

    你把你所有做過的東西與產出的結果都記下來,這讓未來的自己與別人都很好找。

  4. it earns trust

    可以得到信任,因為團隊會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自己沒做什麼是因為什麼原因,這也讓其他人能夠提供協助或幫忙檢核。

該如何啟動每週固定的 15-5?

他建議,可以開一個頁面在團隊共享的 wiki 或類似型式的地方,在每週工作日的結尾,開啟一個新頁面,總結你當週做的事。如果可以的話,記下你的關鍵決定(與原因)。

當你做了這件事,你會發現你下週該做什麼事也自然而然浮現了,如果有的話,也一起寫下來。

如果你想要,這時可以寄給你的主管或協作的同事,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要不要看或訂閱。重點是,讓他們知道他們隨時都可以花 5 分鐘看完你的更新。


我在大概一年多前就看到了這篇文,當時就有記了一些筆記,但一直沒有開始實踐。

這次看了第一篇文章,想到這篇,又重看了一次,決定開始實踐看看。

這次推動我開始實踐的原因是,我覺得這件事跟第一篇文章提到的概念類似,假設能交代清楚自己最近做了什麼、自己接下來打算做什麼,那麼對這件事有義務知情或感興趣的人們,就可以省下關心與追問的心力,快速進入更有意義的細節,這能節省雙方溝通上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降低理解的落差。

而且這件事從自己開始,應該更容易執行。


所以,就來做吧!

至於要怎麼做呢?我當然是打算把這些內容都記在 Heptabase 上!

我本來就會把每天做的事情記在 Heptabase 的 journal 上面,並且把每日的 journal 放到白板上面,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自己這週做了哪些事。此時也可以記下重要的決策與回顧。

另外,假設在執行過程中有任何的待辦事項,現在也可以直接記在卡片裡,設定截止日期,並且透過 Task app 去追蹤。我想不到更適合做這件事的地方了。

(無情工商結束,謝謝大家 🥳)


Last modified on 


你正在閱讀的是舊版的 Pin 起來電子報!
我現在已經轉移到另一個平台寫信,歡迎參考這篇說明以訂閱最新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