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做筆記時該用「placeholder」嗎?

PJ Wu 吳秉儒

今天看到有篇文章在講他怎麼記 evergreen notes,其中一個步驟是把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記下來作為「placeholder」,也就是先卡個紀錄在那邊,但不特別去處理它。

例如,我看了這篇文章後覺得「placeholder」這個概念蠻有趣,我可能就會為他新增一個頁面、卡片或反向連結,然後未來就有機會繼續補強這個概念、或者是把其他概念連結過來。

我在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反向連結或類似的概念時,也很興奮地努力創造 placeholders,例如今天看了某篇關於專案管理的文章,就創一個空白頁面叫「專案管理」,明天看了某則關於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則創了「個人知識管理」,但當時還不懂得如何整理、如何補充、如何灌溉這些筆記,因此過一陣子就發現,空有標題的空白頁面非常多,但真正產出的心得或內容卻沒多少,系統就崩潰了。

後來我有好一陣子,都沒有用這種方式紀錄筆記,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套記筆記的原則:

不管多短,有什麼念頭產生時,就至少寫一兩句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重要的。

我發現,這種作法的成效更好,我記下了更多想法。其中有許多甚至是開始紀錄一兩句後,後面的想法就跟著跑出來。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後我在想,我可能可以再來嘗試看看這種建立 placeholder 的筆記方式了,但重點是,當下,一定,一定要寫下自己的想法。

可以直接到 placeholder 的頁面寫,也可以直接寫在旁邊,讓自己未來從反向連結的顯示區塊可以看到自己為何要記下這個 placeholder。

要寫的內容,無論是自己對這個 placeholder 的解釋、或者是別人的解釋,都好。寫下來後,再嘗試與既有的筆記連結看看。

總之重點是,當下事,當下畢,這樣才不會累積到崩潰。

#Placeholder   #Evergreen Notes


Last modified on 


If you have anything you want to discuss,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pj@pinchl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