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有意識地在控制自己不要說出「其實」這兩個字,或者說,必須嚴格限定,只能用來「講自己的不足」。
舉例來說:
- 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沒有很重要 X
- 我發現,其實我不太擅長寫作 O
前者稍微有種隱含的糾正感與說教感,好像預設別人比較不懂、別人是錯的,即使真的是如此,在聽的人耳中也容易感到不開心。
後者比較接近是某種自我覺察,當然有時候也是想藉由這種方式塑造出某種形象(可能是反差感),但因為不是預設對方不懂,那種給我的不適感就比較沒那麼強。
除了其實以外,另一個有類似效果的是「事實上」或者「實際上」,由這些字起手的句子聽起來都很像開戰的號角,很像是預設別人只有觀點沒有事實、或者別人的事實是錯誤的。即使別人真的是錯誤的,看到這種句子也容易先開啟防衛模式而不是溝通模式。
那麼,如果真的要講一個自己很有信心是正確的,並且大多數人(或者對話者)認為是錯誤的事,該怎麼講呢?
我想了一下,只要把其實刪掉,其他內容都不用調整也沒關係。我想了幾個我曾經差點忍不住想說其實的情境,把其實省略掉都不會影響實際的內容與說話的情緒或態度。
例如這句的其實,刪掉也沒差:
其實「其實」這個詞,真的是有點累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