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比較密集的接觸各種工具下來,覺得「知識管理」這件事的核心,是降低各種摩擦力。
例如:
記筆記的時候若能快速開啟紀錄視窗,而不用先選擇哪個資料夾、哪個標籤,記起來就會比較迅速流暢,想法也不會中斷。這是降低紀錄東西的摩擦力。
想找某一個檔案或某一段文字時能快速搜到,快速取用,原先想寫的東西想做的事情能繼續運作,這是降低搜尋的摩擦力。
有效率地將資訊分門別類、透過演算法推送、這是降低取得資訊的摩擦力。
在寫部落格文章時,如果不用特別去想分類、各種設定,這是在降低輸出時的摩擦力。
在過往,資訊跟資訊必須透過有意識的連結串連在一起,摩擦力比較高。但近幾年各種生產力工具出現後,讓人工串連資訊變得容易,甚至讓機器(演算法、AI)來負責串連,這就讓人取得及使用資訊的摩擦力降低了。
從上述角度來看,好的知識管理工具與生產力工具,通常都能夠降低人們在做某件事的摩擦力。
而有些不那麼好的生產力工具,表面上看起來可以降低摩擦力,但在一些細節的地方卻反而增加了。例如缺乏有效的教學或引導機制、塞入太多功能與選項,讓用戶產生太多不必要的選擇,這些都會讓用戶使用起來耗費多餘的心智,就稱不上是好的生產力工具。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