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底,因為想讓工作上的紀錄跟日常的紀錄分開,所以下載了放在觀察清單很久,但一直沒空研究的 Logseq,結果用了幾天以後,發現它似乎比想像中的還要讚,甚至可以替代我原本在用的好幾個工具。
Logseq 基本介紹
對我來說,Logseq 並不是一個全新類型的軟體,反而比較像許多我很熟悉的軟體的結合。
首先, Logseq 跟 Workflowy 一樣是一個無限層級的大綱軟體;它也有著和 RoamResearch 類似,以每日記錄為核心,並且有雙向連結加上「block reference」的功能;另外,它與 Obsidian 一樣主打著「Local First」,以及以 markdown 格式為核心的訴求。以下就一個一個簡單介紹。
無限層級的大綱
想參考什麼是無限層級的大綱,可以試試看 Workflowy 提供的這個線上筆記 demo 頁面 ,簡單來說,每一點(每一行)就是一個「block」,可以用 tab 成為下面的列點,而每個點都可以視為是一個獨立的頁面,所以可以點選那個點,就會「zoom-in」到以這個點為首頁的頁面。
這種無限層級的大綱有兩個最主要的好處:
- 速記方便,而用tab+shift tab快速縮排,也可以很快組織散亂詞句的邏輯關聯性。
- 無限層級延伸,想到什麼就可以「點」進去專心寫好這一點,可以排除雜訊。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 Workflowy 都是我「思考」、「拆解複雜事物」的工具,也曾有一段時間拿來紀錄 daily journal。
不過 Logseq 還有更多!
同時有 RoamResearch 跟 Obsidian 的優點
我沒有用過 Roam ,但大致上知道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雙向連結,以及連結後可以直接呈現在該頁下方成為「linked reference」的介面,這一點搭配「以每日紀錄為核心」的設計,就成為了很像頭腦運作的方式。
我們在回想許多事情時,都是透過關聯性去回想,可能是時間的關聯、地點的關聯、或者是人物的關聯,而 Roam 這樣的設計就讓許多事物的關聯自然而然呈現。
比方說,我在10月5日若在某段筆記中記下某個關鍵詞「專案管理」並為它設置雙向連結,我可能過不久就遺忘此事,而在12月4日又再次記下「專案管理」,但當我點進這個「專案管理」的連結,下方就會出現 10月5日以及12月4日的兩段紀錄,此時兩則紀錄就有機會碰撞產生火花。
而這部分則是 Obsidian 表現較差的地方,它雖然也可以雙向連結,但介面呈現上就沒那麼直覺。
而 Logseq 在這方面表現得很好,再次補充,我沒用過 Roam ,但 Logseq 完全做到我想像中雙向連結+呈現關聯性這兩點。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 Workflowy 或是 Roam ,都是綁定在這個服務提供者伺服器的軟體,我必須登入帳號,才能夠連結到我的資料庫,這就會有隱私問題以及資料安全性的問題。
在之前,我把隱私問題跟資料的安全性問題看得更重,因此犧牲了一部分功能上的便利性,將我所有的筆記和存取的文檔都放在 Obsidian 裡面,因為 Obsidian 可以完全單機使用,且檔案格式是最平易近人的 .md 格式。
但 Logseq 也吸納了 Obsidian 的這個優點,在裡面每一個獨立的「點」以及每一日的紀錄,都會成為一個獨立的 .md 文件,可以用其他的文字編輯器打開,也可以輕易備份與移轉。
同時兼顧兩個體系優點的 Logseq 真的很不錯,讓我很快就投入,並打算慢慢再把過去放在 Obsidian 裡面的一些筆記移轉過來。
我怎麼使用 Logseq
目前用了兩個禮拜左右,主要是拿來紀錄工作上的大小事,尤其是會議記錄。
因為處在節奏緊湊的工作環境,會議大概都是以15分鐘或30分鐘為一個單位,而且時常一個接一個,在這狀況下,常常必須邊紀錄大家討論的重點、我需要注意的重點、以及必須記下下一步的待辦事項,這時 Logseq 這種無限層級大綱模式,就很適合紀錄會議,並且快速理出不同項目之間的邏輯關係。
另外,Logseq 以每日紀錄為核心,也很適合成為工作上的逐日記錄平台,只要每天列點時有關聯到例行的會議或者是特定的專案,在點到該會議或專案的頁面時,馬上就會出現過去不同日子裡,與之相關的紀錄。
而 Logseq 也內建了簡單的待辦事項系統,只要在那行字上面按下 command+enter,就會出現一個 TODO 的 checkbox ,並且可以透過一個 TODO 的頁面來統一檢視。這也很適合工作會議的速記,可以快速記下該做的事,並且在會議結束後再自己整理成比較完整的會議紀錄。
至於個人的第二大腦部份,目前還沒太多時間移植,之後再來分享心得。
Logseq 的缺點
說了這些優點,Logseq 也不是沒缺點。
首先,它的使用邏輯跟絕大多數的筆記軟體都不太一樣,裡面甚至沒有「資料夾」的概念,就是由一則一則的 pages/notes 組成,如果對於雙向連結不熟悉,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找不到曾經紀錄的東西。
另外,可能因為仍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bug似乎還是稍多,之前就曾經出現過筆記不見的狀況,而為了讓整個大綱架構的介面和 .md 檔案們整合,也需要持續地更新頁面或重新index,使用起來或許門檻偏高。
小結
Logseq 已經成為我每天最喜歡打開的軟體,在上面記錄事情、編輯筆記、建立雙向連結,都很順暢且上手。
有興趣嘗試的人,也可以直接到 Logseq 官方提供的 Demo頁面 看看,目前 Logseq 是免費使用的軟體,可能會跟 Obsidian 一樣,未來只有比較進階的功能才會需要付費。這也是另外一個大優點。
除此之外,Logseq 還有一些進階的功能,像是 Queries ,還有 Block properties 等等,都能讓喜歡在筆記上導入複雜 tags 或 metadata 的人大展身手。還有一個看起來很不錯,但我還沒嘗試的,是 PDF highlights 的功能,只要把 pdf 檔案丟到 Logseq 裡面打開,畫線的內容貼回 Logseq 就可以自動產生關聯筆記。
這些東西就之後再來分享惹!